中国学者受苍蝇“潜水”仿生学启发 提出新型能源存储器件新方案
中新社合肥4月25日电 (张俊 周乾坤)记者25日从安徽大学获悉,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明在教授团队受苍蝇“潜水”的仿生学启发,提
新民晚报讯(记者 马丹)昨夜今晨,申城暴雨如注,今年梅雨季的开篇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“暴力梅”。受梅雨带影响,本市出现了短时强降水、雷电等强对流天气,降水最强的区域是北部的崇明,局部地区达到了暴雨到大暴雨,今天5时至10时的累积降雨量显示,崇明竖新镇雨水最为充沛,达到了112.5毫米,1小时里最大雨量出现在崇明建设镇,达到55.0毫米。
【资料图】
上海中心气象台于9时20分更新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,但也发出提醒,这场雨并未结束,明天仍将延续:受梅雨带影响,预计今天上午到明天白天,本市将出现6小时累积降水量达8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,城市应急部门要加强防范,防止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积涝,并做好低洼、易受淹地区排水防涝工作。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,上海市气象局昨天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,各单位周密部署,加强应急值守,精细化组织“一过程一策”,开展伴随式气象服务。
持续梅雨变少了
梅雨又被称为“黄梅天”,是指每年6月初到7月中旬前后,我国江淮流域一带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。此时,正值梅子成熟期,故而古人将其取名为“梅雨”。梅雨期间,天气少有晴天,降水连绵不断,加上气温高、湿度大,人们时常感觉有点“齁斯”。上海市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信飞说,申城常年会在6月下旬入梅,平均每年的梅雨量占全年雨量的五分之一,可以说梅雨是每年天气舞台的“重要角色”。
但是,近年来,上海地区梅雨特征正在悄然变化。信飞说,自2000年来,梅雨的变化表现在了四个方面,一是平均梅雨量减少,梅雨量比常年平均减少了两成;二是梅雨长度变长了,平均每年增加0.84天的梅雨期;三是,雨量异常年的比例增加,梅雨特多、特少年的占比接近了四成,其中就包括了2000年的暴力梅和2022年梅雨量异常偏少;四是梅雨降水持续性减弱,连续降水的长度从7天变为了5天。“这些变化,显得现在的梅雨变得‘非典型’了。”
气候变化导致“非典型”
这些年,非典型梅雨的“典型”特征关键词变成了:过程性降水、高温和强雷雨天气等,今明出现的“暴力梅”就是近年来非常典型的“非典型梅雨”。信飞说,梅雨变得“非典型”,产生原因非常复杂,简单来说,中高纬扰动和副热带高压进退存在明显阶段性,也就是说,以前典型梅雨的冷暖空气长时间对峙的环流形式,被环流系统的南北摆动所替代,雨带也就随之摆动起来。“所以,我们这几年总感受到的梅雨期天气不是一直雨水不断,而是‘时晴时雨’。”
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显示,今年入梅后,强对流天气会变得活跃,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、龙卷风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频繁发生。其实,这都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大背景下出现的变化,我国局地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加趋势,极端性更强,需做好大中小河流防汛、城市内涝、山洪地质灾害等的防范工作。
据预报,下周大部分时间,申城都将在一波又一波的梅雨中度过,周中雨带南压,会维持在浙江中南部地区,雨水暂歇,出现短暂的多云天气,但是,到了周末,雨带北抬,雨势又会明显起来。不仅如此,气温也会有所起伏,下周二起气温有所上升,最高气温接近或超过30℃,最低气温维持在23~25℃之间,天气会变得很是闷热。
标签:
中新社合肥4月25日电 (张俊 周乾坤)记者25日从安徽大学获悉,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明在教授团队受苍蝇“潜水”的仿生学启发,提
(抗击新冠肺炎)促转阴、降病亡、助康复:中医药参与上海抗疫发挥重要作用 中新社上海4月25日电 题:促转阴、降病亡、助康复:中医
中新网无锡4月25日电 (记者 孙权)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发布《关于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
(抗击新冠肺炎)福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宁德疫情进入拖尾阶段 中新网福州4月25日电 (记者 龙敏)近期,福建省泉州市、宁德市
中新网桂林4月25日电(杨宗盛 赵琳露)4月25日是“漓江保护日”,广西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揭牌成立。桂林市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
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(徐婧)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薄澜在25日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通报,4月24日16时至25日16时,北京市丰台区新增